【人物简介】曾秋月,女,汉族,19942月出生,四川成都新津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就读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团支书,曾获江西省电子商务大赛一等奖、九江银行奖学金等奖励。先后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等。现已被我校金融学院录取为攻读金融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20158月,曾秋月作为江西财经大学第三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远赴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支教。

                西行客车像一只慢慢蠕动的甲壳虫

曾秋月的家乡在四川新津,那里号称“天府之国”。从小生活在美食和安逸的生活里,让她长的眉清目秀,楚楚动人,有一种川妹子特有的俊美。记住乡愁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情感,无论时光和年轮怎样变换,浓浓的乡音未改,悠悠的乡情未减,深深的相思未淡,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改变人们与家乡的血脉相连。曾秋月,作为支教团里唯一一个川娃子,在结束江财四年本科学习生活的时候,怀揣着这份如陈年老酒般浓烈醇厚、日久弥香的情结,沿着红军长征走过的路,踏上了支教的征程。她说,选择支教也算实现了她从初中三年级经历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一个夙愿。在那次地震中,许多教师不顾生命危险救护学生的事迹深深震撼了她。

小金县坐落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南端。虽然从成都到小金最短的路途只有270余公里,但这一趟至少要走一天。四川的路都是江河开的,所有道路都是沿着河道穿山越岭。一边是高崖,一边是深谷,有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西行客车像一只慢慢蠕动的甲壳虫,时而在山腰绕峰而行,时而从隧道穿山而过,目光所及尽是险峻的景致。受汶川地震影响,山地公路损毁严重,道路崎岖不平,一路颠簸,这让一行六人五脏六腑都快绞在一起。一路上不时还有飞石从峭壁上滚落下来,着实令人心惊。昏昏沉沉中,隐约可以看到远处山峰冒出白色的山尖。待到翻越海拔4481米的巴郎山,冰雪便随处可见,皑皑白雪,冰川绵延,头顶着蓝天,伸手仿佛便能握住棉絮般的云朵。然而稀薄的空气拦不住队员们前行的脚步,高原的严寒也冰封不了他们想要服务小金的热情。抵达服务地的第二天,他们就不顾旅途劳累,将还没减缓的头痛、耳鸣、晕眩等高原反应抛之脑后,积极投入到了美兴中学和城关二小的开学迎新活动中。

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对刚刚开始支教的曾秋月来说,感觉既兴奋又疲惫。晚上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她想起了和父母分别的情景。半梦半醒的她,迷离间仿佛看到远在新津的爸妈,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起床倚坐在窗前,凝视着小金静谧的夜空,一轮新月如金色的小舟泊在稀疏的枝丫间,繁星似清晨的露珠在广袤深邃的夜空闪烁,耳边隐约传来父母思念女儿的歌声“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

 

孩子们的一声声曾老师好成了冲淡她离愁的热汤

曾秋月身上有着川妹子与生俱来的韧性,支教生活的节奏不允许她的伤春悲秋,紧张繁琐的支教工作更是将对亲人的思念压在心底。每天从四十四张小嘴蹦出来的清脆的,带有阿坝川音的一声声“曾老师好”成了冲淡她离愁的热汤,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他们稚嫩脸庞上那双期盼求知的眼睛让我内心不自觉变软,孩子们的纯净无暇成为了我想要全力守护的东西”。在孩子们身上的付出让曾秋月收获了满满的感动。9月10日,当人生中第一个教师节降临时,她走进教室看见的是满满一讲台小小的卡片和礼物,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小字成了人世间最动人的音符,身为人民教师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一瞬间涌遍全身。这一刻的她也更加明白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小林(化名),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某一天妈妈给他送来了一瓶牛奶,拿到这份“奢侈品”的小林把它放在抽屉里并没有拆开。下完课的曾秋月却发现牛奶安安静静地躺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看着看着她就莫名红了眼圈。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在支教的一年里,曾秋月也深切感受到这一点。小婷(化名)平时在班上爱撒谎,有时还会拿其他孩子的东西,很是淘气。为了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曾秋月决定到小婷家拜访她的父母。然而,早已想好的谈话就在看见小婷的家时硬生生地鲠在喉咙口,她看到一间四面透风的土坯房里两张小小的高低床要睡一家6口人,她怎还敢让忙于农活的小婷父亲担心?这也激发了曾秋月改掉小婷坏毛病的决心,她经常对小婷进行耐心又不伤自尊的教育。“喜欢的东西要自己努力去争取,而不是从别人那里不劳而获”,曾秋月告诉小婷,小婷也似懂非懂地点头,慢慢的再也没有拿过同学的东西,小婷学习成绩稳步上升,这让秋月很是欣慰。

小金的支教生活淳朴又简单,好似隔离了繁华大都市的热闹喧嚣与灯红酒绿。曾秋月既感受到了高原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了雪域高原的壮美。四川阿坝的美,像一首轻灵的歌,早已在秋月心中单曲循环。这里的清风携着白云在湛蓝的空中漂浮,高山上的灌木、乔木展现着不同颜色,不经意间似是阳光的阴影,点缀着山水画般的风景。阿坝最美不过四姑娘山,这是曾秋月与小伙伴常来的地方,有趣的是,来看四姑娘山的恰好又是支教团的四位江财姑娘。四姑娘山沿途的彩林成片,无数雪山静静的站在那里,山峰直插云天,皑皑的白雪如一条纱巾一般,轻轻的绕在它的身上,有如一条洁白的哈达,给它蒙上了一层面纱,露出姑娘们娇羞的模样;四姑娘山又是强捍的,险峻的山峰如刀削一样,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神圣,昂然直插天际,犹如一幅神圣雪山画卷,冥冥中,透彻人生。

小金这片土地是嘉绒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嘉绒藏民们像这高原的阳光一样,热情好客,从不吝啬。曾秋月在小金也结识了许多嘉绒藏族的朋友,时常相约一起品尝可口的酥油茶、藏瓜汤,食用那美味的酥油糌粑,圆根酸菜,尤其是那“烧馍馍”,表面上画有嘉绒藏族所崇拜的日、月和星辰,烧熟后泡、酥、脆、香,征服了人的味蕾。“不会唱歌的是头牦牛,不会跳舞的是根木头”,小金嘉绒歌舞独具特色,自成一体。在藏历年等重大喜庆活动中,那跳起锅庄飞旋的裙摆,节奏由快到慢,渐入佳境;那吟唱藏歌流动着的音符,歌声高亢而又肃穆庄重,以往鲜少喝酒的成都姑娘,身处小金大山深处,头顶明月繁星,与豪爽的藏族朋友干杯,盛装而舞,如何还能清醒?

孩子们依依不舍  她的教师梦也在悄然萌芽

       “曾老师,我们不想你走,你不要走……”孩子们低声啜泣的恳求到现在还回荡在曾秋月的脑海。6月初支教团接受了江西卫视的采访。在采访进行中,其中的一个孩子因无意得知6位心爱的老师即将离开这里,黝黑的脸庞上挂满了泪水,委屈的求着记者们:“我把糖果还你,不要把我老师带走”。悲伤的情绪极易感染他人,何况是那些单纯的孩子,孩子们嚎啕大哭,集体泪崩,纷纷上来抱住秋月和她的伙伴,不愿意和老师们分离。支教团一行也背过身去抹走脸上的泪水,俯身把孩子们抱起,轻声哄慰孩子们的情绪。“我们也没想过会有分离,感觉自己早已经是小金的人”,回忆到这些情景时,曾秋月也有感于怀,潸然泪下。

“支教的我如同一根火柴,偶尔在那片土地上亮了一下,虽然马上就熄灭了,但毕竟留下了光和热,这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一年的时间虽然很短,却让她懂得了什么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也是来自于平凡工作的每一滴感动。在阿坝州小金县支教的一年里,城关二小一年级一班的四十四朵美丽可爱的小花儿为曾秋月编织了从未有过的雪山童话。

即将离开小金,那碉楼寨房、那交相辉映的青砖玉瓦、那粗狂豪迈的藏羌锅庄、那荡气回肠的藏羌民谣,像一幕幕蒙太奇镜头,在曾秋月的眼前浮现。她感到一颗装满希望的教师梦也在自己小小的身体里悄然萌芽。(图文/周洪 毛梦麾 编辑/罗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