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本期党史故事分享者是来自金融175班的入党积极分子韩芊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为我们带来的党史故事吧!
——追忆回民抗日英雄马本斋
马本斋(1901年——1944年2月7日),原名马守清,回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本斋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次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任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有很高威望。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他率领的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38 年10月,马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
马本斋训练的回民支队
1941年6月,马本斋率部参加青大战役,来到家乡献县东辛庄。回民支队数月间作战27次,战绩赫赫,打得盘踞河间的日军山本联队胆战心惊。日军指挥官山本大佐听说马本斋最孝敬母亲,便决定抓捕马母白文冠逼降马本斋,趁机消灭回民支队。
马本斋
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被捕的消息传到支队,战士们纷纷要求攻打河间营救救白老太太。马本斋一眼识破这毒计,他强忍悲愤劝告大家:“咱们要以党的事业和抗战大局为重,决不能上敌人的当!”
白文冠到河间后,山本假惺惺地要为其压惊,她声色俱厉地说:“我是中国人,不吃日本的饭!”山本讨了没趣,遂领宪兵队连夜审讯。
伍长左次身挎战刀,目光凶狠地审问白文冠有几个儿子、叫什么名字,她昂首答:“他们都叫‘抗日’!”第三天,白文冠开始绝食,决心以死报国。受到山本威胁的远房亲戚佟万城夫妇几次劝她吃饭,她微微喘息着说:“孩子们,别糊涂了。为了赶走鬼子,多少人丢了命啊。到河间来,我就没想活着回去。咱可不能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主啊。你们说给本斋,他娘死得值。要他好好打鬼子,就是对娘尽孝了。”
1941年10月4日,绝食七日的白文冠以身殉国,时年68岁。
白文冠
白文冠牺牲后,马本斋及回民支队全军戴孝。他眼含泪水,强压怒火,在母亲遗相前肃立许久,奋笔疾书:“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冀中党、政、军、群各界,遂为白文冠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延安各界也组织了悼念活动。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致电冀中军区,称赞:“中国人民有这样的母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国妇女的光荣,而且是中华民族不会灭亡的具体例证。”
经过这一考验,马本斋对党和民族更加忠诚,奋不顾身地战斗在抗敌的最前线。两年后,身经百战、率部所向披靡、屡建奇功的马本斋积劳成疾,病殁军中。朱总司令写下著名的挽联:“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回民支队
马本斋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抗日精神。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是中国共产党的坚韧不拔,铸就了伟大的抗日精神。
马本斋也体现出了强烈的爱党精神,面临母亲被日军所抓的情形,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向党组织报告,听从党的指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定,而不是只顾个人家庭安危去救母亲,这一爱党守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要爱党护党,担负起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马本斋还具有伟大的爱国精神。在按照作战计划执行和救出被抓母亲面前,马本斋最终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以民族大义和抗战大局为重,选择“抗日就是报国,报国就是尽孝心”。马本斋毅然选择了前者,放弃了救出母亲的举动,继续按照作战计划与日军进行斗争。马本斋在母亲去世后写到:“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这一伟大爱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作为当代大学生,马本斋及其母亲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大局观深深的震撼了我,也激励着我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平时勤于学习、认真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