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亮,1999年7月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保险专业及经济法第二专业,并获双学士学位。现任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安中心支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太平洋财险在江西开展保险业务近二十年,始终坚持践行“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企业核心价值观。近年来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市场份额稳居市场第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各项综合指标在省级分公司排名靠前。而下属的吉安中心支公司是江西省太保系统保费规模较大、市场份额较高,在规模较大的地级市公司当中市场份额最高,在吉安地区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吉安太保产险所有员工的努力分不开的,这其中也凝聚着我校一位校友的心血,他就是现任吉安太保产险党组书记、总经理——徐小亮。
精勤于业 任劳任怨
古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学研究如此,为官从政如此,运营商务更是如此。在江西太平洋财险公司,徐小亮校友就是以“精勤于业,任劳任怨”著称。业务娴熟,扎实肯干是分公司成员对他的一致评价。
大学毕业后,他开始进入保险行业,从此与保险行业结下不解之缘。刚步入工作岗位的他,从保险行业最基层的保险营销员做起,不厌其烦地为客户讲解保险知识,注意结合客户需求量身定制地推销保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一方面注意钻研保险理论知识和各大保险公司在客户营销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及时加以总结;另一方面,他每天都坚持陌生拜访,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反馈。几年如一日的陌生拜访,使其锻炼出了良好的沟通能力,磨砺出了坚忍不拔的品格。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就创造出了非常优秀的业绩,赢得了公司管理层的赏识和同事们的钦佩,不久之后,他被调整进入公司的管理岗位。
在管理岗上,徐小亮校友先后做过打单员、核保员、督导办科长、中支公司总经理助理、分公司车险部副总经理……这些岗位性质不同,业务各异,并且处在该岗位的时间都不长,但他总能凭借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勤勉的工作态度,在短时间内就适应了这些工作,并且大都业绩不凡。无论职务如何变动,工作岗位换了一个又一个,他对提高业务技能、提升业务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执着追求始终没有变化,这也是他能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始终游刃有余,大展身手的内在原因。
拓展业务 强化管理
李克强总理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有紧紧依靠自己的双手,不尚空谈,实干兴业,我们才能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不断走向胜利。徐小亮校友正是凭借着务实勤勉的精神,创造出了许多令人称羡的成绩。他也创造出了分公司干部任用上的数个第一。曾经最年轻的科长,最年轻的分公司副处级干部,最年轻的地市一把手。
徐小亮校友进入分公司管理层后,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太平洋财产保险在当地做大做强。他为此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确定了重点营销的客户目标群,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适合分公司发展的战略规划。他深知,要真正经营好一个公司,持续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努力做好两点,一是严格内部管理,控制内部风险;二是靠服务、理念、模式创新推动业务发展。提高业务水平离不开内部管理的强化。他一直高度重视企业制度建设。在吉安分公司主政期间制定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庸者下能者上”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推出“后援为一线服务,全员为客户”的服务理念,在创新销售模式、管理模式方面进行很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不少措施还成为优秀案例得到推广。这些体制机制的建立,保证了吉安太保产险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始终规范经营、稳健发展。
凝练特色 打造品牌
自从担任太平洋财险吉安中心支公司负责人主政一方之后,徐小亮校友始终怀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吉安市地处江西中部欠发达地区,保险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市场环境和东部沿海地区有较大差距,与省内一些大地市相比也显得非常落后。随着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入,城乡居民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使吉安太平洋财险抢占市场先机,在新的起点上再创辉煌,是萦绕在徐小亮校友的心头的一个突出问题。
善于思考,视野开阔的他在总结国内保险公司成功经验,同时汲取一些失败案例的基础上,认为要建设一家成功且受人尊敬的保险公司离不开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他开始着手进行符合吉安分公司特点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做吉安最好产险公司”的发展愿景,具体提出“三最”目标:一是服务口碑最好,二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三是员工收入最高。在这一企业文化的指引下,吉安分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客户满意度显著提高,经营收入也得到较大幅度增长,成为吉安地区一家具有鲜明特色和极大影响力的财险公司。
如今的太平洋财险吉安中心支公司产品优良,管理科学,服务到位,业绩突出,已成为当地保险行业的一匹黑马,创造出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办一家优秀产险公司的成功典范。相信在徐小亮校友的带领下,“做吉安地区最好的产险公司”的战略目标一定可以实现。(文/周洪 董轲 编辑/董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