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日下午蛟湖金融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80期于金融学院二楼东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高昊宇受邀为金融学院师生作题为“破局与突破:青年博士的高质量论文选题与发表”的学术讲座,会议由金融学院副院长杜江泽教授主持,金融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高昊宇首先分享了自己在选题和论文发表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强调了选题和代表作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学会从老话题中寻找新的研究方向。高昊宇在讲座中强调了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性,认为这不仅是国家的战略需求,也是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需要。他强调选题应该既要体现中国问题也要符合国际标准,将科学性作为首要标准,权衡一般性和独创性。高昊宇还提到,青年博士在选题时应该具备前瞻性和规划性,学会将初步的想法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问题,并深入梳理相关背景。他指出,任何科学模型的建立都应基于大量的观察和实证数据,这样的模型才能够真实反映研究对象的特性和规律。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研究者应顺应事实,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为了迎合某些预期结果而编造或扭曲数据。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高昊宇以“公共数据要素的经济赋能效应:基于中国政务数据平台开放的若干经验证据”为题,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他以简练的语言介绍了选题的政策背景和现有的相关文献。他指出,深入研究政策背景是理解选题本质的关键所在,只有吃透政策的内涵,才能确保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和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同时,他强调对现有文献的深入挖掘同样重要紧接着,他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政府数据开放与民间借贷风险、公共数据开放与股价同步性等,展示了公共数据在经济赋能中的重要作用。

      在互动环节,高昊宇就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细回答。有老师提到自己在做研究时会因找不到有意义的选题而迷茫。高昊宇回答要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他还提到,做研究时,如果感觉意义不大,应寻找更有意义的话题做大家关心的问题,培养自己的前瞻性思维。学生提问如何捕捉在未来可能不断出现的话题,高昊宇认为要多思考,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广泛的信息来源。高昊宇在互动环节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见解,即在读文献时,研究者不仅要理解过去的研究成果,更要能够从中洞察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话题从过去时读到将来时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走在时代的前沿,把握学科发展的脉搏。

      本次讲座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也激发了大家对公共数据要素经济赋能效应研究的兴趣。高昊宇的经验和见解,无疑为青年博士的论文选题与发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图文/郑爱娜 宋娇  审核/王琪 廖春妍 赵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