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传承传统工艺文化,7月10日,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萤火队开展了折纸与漆扇制作实践课程。小朋友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环保的意义与传统技艺的魅力,收获颇丰。
废纸焕新颜,环保理念植心间
上午8时30分,折纸课在小陶镇中心小学准时开始,由周春钰老师主讲。课程伊始,周春钰老师以“生活中的纸张浪费”为切入点,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合理使用而浪费的纸张,相当于毁掉数十万棵大树。她结合校园里作业本只用几页就丢弃、宣传单随手乱扔等现象,呼吁小朋友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随后,周老师拿出提前收集的废旧报纸、宣传单页,笑着表示,这些看似无用的废纸,其实是很好的手工材料,今天就用它们来“变废为宝”。她首先示范如何折枫叶,只见她将废纸裁剪成正方形,对折、翻折、压边,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不一会儿,一片栩栩如生的枫叶便出现在手中。“大家注意折角的角度,这样枫叶的纹路才会更清晰。”周老师一边讲解,一边耐心纠正同学们的操作。
掌握枫叶折法后,周老师又教大家制作折纸收纳盒。“这个收纳盒可以用来放小文具,既实用又环保。”她详细演示了盒身与盒盖的折法,强调对称和压实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拿起桌上的废纸动手尝试,有的同学在折盒盖时反复调整,有的则互相交流技巧。半小时后,原本堆积的废纸变成了一件件精致的作品:鲜红的枫叶仿佛能随风摇曳,小巧的收纳盒整齐排列,展现着同学们的巧思与创意。
“以前总觉得废纸没用就扔了,现在发现它们能变成这么多实用的东西。”小朋友们拿着自己折的枫叶和收纳盒说,今后会把用过的纸张收集起来,尝试更多折纸创意,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彩漆绘扇面,传统技艺润心田
下午2时30分,漆扇制作课程在教室拉开帷幕,由郑雅琼老师授课。郑雅琼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漆扇的历史与文化:我国漆扇工艺始于汉代,历经千年传承,一把好的漆扇要经过制骨、髹漆、绘画等十多道工序,是传统手工艺的瑰宝。并展示了多把漆扇实物,扇面上山水图案精美雅致,让小朋友们惊叹不已。
在示范环节,郑老师给小朋友们观看了漆扇制作视频,并且详细讲解了漆料调配、上色技巧。小朋友们也认真学习,生怕会错过哪一步。
同学们领到素面竹扇和各色漆料后,纷纷发挥想象开始创作。有的小朋友用Z字型左右移动入水,有的则偏向于直接放进水中;有的小朋友喜欢绿色系,有的喜欢蓝色系,大家有秩序地制作着属于自己的漆扇。
经过两小时的创作,原本素净的扇子变得色彩斑斓。同学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着创作过程中的想法与收获。小朋友们表示第一次接触漆扇,没想到这么有意思,感觉自己离传统文化又近了一步,今后一定会主动去了解更多传统工艺。
此次实践课程的开展,为孩子们搭建了一座连接环保理念与传统工艺的桥梁。当最后一片折纸枫叶被小心收好,最后一把漆扇的彩漆缓缓晾干时,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动手技能,更在实践中懂得了珍惜资源的责任与守护传统的意义,萤火队全体队员们希望这份成长与感悟,将成为孩子们未来生活中践行环保、传承文化的不竭动力。(作者/张凯 作者单位/金融学院 图/萤火队 图片作者单位/金融学院 审核/赵云飞 廖春妍 王琪)